1964年9月末,时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的张爱萍将军前往罗布泊基地进行视察。当他听完汇报后,工作人员安排他前往办公室休息。稍微安顿了一下,张爱萍将军便在办公室内消失了。工作人员开始焦急地四处寻找,而张爱萍将军却出现在了科研营房里。原来,他是特意来找一名名叫罗箭的上尉的。
在科研营房中,张爱萍将军对罗箭严厉地责问道:“你怎么这么不懂事,这么长时间都没给你父亲一点消息,他差点以为你失踪了!” 罗箭听后,连忙解释:“我也有不得已的原因,希望父亲能够理解和原谅,我一定没有让他失望。” 旁边的工作人员也感到疑惑,罗箭到底是与张爱萍将军有何关系?他父亲又是谁呢?
提起罗箭,他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长罗瑞卿的儿子。罗瑞卿将军是新中国的开国元勋,参与了反围剿、长征、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等多场重要战役,曾为地下党工作,在革命过程中立下赫赫战功,为国家的独立与解放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罗瑞卿有过两任妻子,其中第二任妻子郝治平是一位杰出的革命女英雄。在漫长的革命岁月里,夫妻二人始终忠诚于党和革命事业,他们的坚韧不拔与为国奉献的精神也深深影响了他们的子女。
展开剩余83%罗箭出生于1938年4月,正是抗日战争最为艰难的时期。当时罗瑞卿忙于抗战与革命,无法常常回家。为此,罗箭的名字起初是“罗小卿”,后来因为“卿”字书写繁琐,便改为“罗小青”,这个名字也陪伴着罗箭度过了无忧的童年。
罗箭的父亲由于工作需要,常常不在身边,年幼的罗箭并未能与父亲有太多接触。直到五岁,罗瑞卿才从前线归来,而罗箭也深知父亲所从事的伟大事业,因此他一直以更加懂事、成熟的态度面对生活。
随着年岁的增长,罗箭进入了党组织为革命后代设立的保育院,开始了他的学习生活。由于年幼时与父亲分离,他对父亲的印象并不深刻。但他知道,父亲正在为民族的解放与胜利而辛勤工作。
1945年,中国人民经过十四年的艰苦抗战,终于迎来了抗日战争的胜利。罗瑞卿带领部队返回张家口,战后,他便将家人接到了那里。然而好景不长,蒋介石发动内战,罗瑞卿不得不带着家人迁至阜平县城南庄。在那里,许多革命后代汇聚一堂,组织专门为他们设立了学校。罗箭也开始了正规学习。
在这所学校,老师们对孩子们充满爱心和责任感,特别关心每一个革命英烈的后代。即便父亲无法常常回家,罗箭依然能感受到父亲的深情厚意。1949年,随着新中国成立,罗箭的家庭迁往了北平。在新的环境里,罗箭更加刻苦努力,最终凭借自己的努力考入了北京101中学。
罗瑞卿看着儿子逐渐长大,常常对他进行谆谆教诲,告诫他要肩负起社会主义建设的重任,并鼓励他选择理工科专业,为国家未来的科技发展做贡献。这些话深深影响了罗箭的成长轨迹。
高中毕业后,罗箭渴望为社会主义建设贡献力量。虽然原子能专业当时很火,但他的心愿是能进入哈军工。由于当时哈军工并未开设原子能专业,罗箭最终选择了中国科技大学的原子能系。1961年,哈军工开始设立核物理系,罗箭终于如愿以偿地进入了自己梦想的学校。
在哈军工,罗箭接受了包括邓稼先、于敏、程开甲等核物理大师的教授,为他的科研之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哈军工的学生们,几乎都心怀为国奉献的壮志,毕业后许多人都选择赴偏远地区去为祖国的科研事业做贡献。
1963年,罗箭毕业后被分配到核试验基地的研究所,参与核试验的理论研究。此时的研究所位于新疆的罗布泊,条件极其艰苦,初期研究工作暂时在北京通州进行。由于与苏联的关系破裂,许多研究材料被撤走,科研人员甚至不得不依靠手摇计算器或算盘来进行工作。
1964年5月,罗箭接到命令前往罗布泊。对于这片陌生的土地,罗箭充满了好奇与期待。为了保密,他并没有透露自己的行踪,只告诉父亲:“我要执行一项特别任务,请您不用担心,我一定不会让您失望。”
到达罗布泊后,罗箭亲身体验了这里恶劣的环境。白天气温可高达50度,夜晚温差极大,冷得连厚衣服都要穿上才能入睡。尽管如此,罗箭依然严格执行工作要求,全身心投入到科研工作中。由于工作规定,他未曾给父母写过一封信,虽然他极其思念家人。罗瑞卿也时常挂念着远在罗布泊的儿子,有一次在会议上提到:“我的大儿子已经失踪了大半年,也不知道他到底在哪。”
这一话语被当时在场的张爱萍将军听见,深深地留在了他的心中。1964年9月底,随着第一次核试验的临近,张爱萍将军亲自来到罗布泊视察工作。除了检查工作进度,他还开始寻找罗箭,并最终在光学测量站找到了他。
张爱萍看着眼前这位戴着中尉军衔的青年,笑着说道:“好久不见,晒黑了不少,但看起来更壮实了。” 罗箭有些不好意思,低头不语。随即,张爱萍用责怪的语气说道:“这么长时间都没有给你父亲写信吗?你让他一直挂念着你。” 罗箭知道这是张爱萍将军在开玩笑,于是回应道:“这不都是你定的纪律嘛,您就转告我父亲,我一定会完成任务,不会让他失望。”
1964年10月16日,成功的核试验让整个中国沸腾。罗箭和科研团队在60公里外的山顶观测点,通过自制的仪器测量核爆炸的高度和威力。最终测得的数据与设计预期完美吻合。当张爱萍将军得知这一消息时,立刻将喜讯传达给周恩来总理。此时,罗箭和其他科研人员因卓越表现被评为三等功。
核试验成功的消息传开后,世界震动,中华儿女倍感自豪。而罗箭回到北京后,家人对他的成就无比高兴。晚餐时,罗瑞卿带着全家去吃烤鸭庆祝,并郑重告诫子女们要继续努力,为国家贡献更多的力量。
然而,随后的岁月并不总是顺遂。文化大革命期间,罗瑞卿一家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冲击。罗箭暂时离开科研岗位,去了四川的工厂担任普通工人,尽管人生经历了低谷,他依然没有放弃,默默坚守,最终回到了自己的工作岗位。
1975年,罗瑞卿被任命为中共中央军委顾问,但因病无法返回老家,罗箭被调回北京照顾父亲。尽管罗瑞卿心中有不满,认为儿子应该继续为国家做贡献,但最终他理解了儿子的决定。1978年,罗瑞卿因病去世,罗箭痛失亲父,决心将更多精力投入到科研事业中。
在随后的岁月里,罗箭的贡献没有停歇。1985年,他被调任到政治部门,并在技术岗位上任职。1996年退休后,他转向书法与帮助革命老区,始终未曾忘记父辈的教诲与初心。
如今,已是晚
发布于:天津市配资炒股平台,股票配资门户app下载,怎么办理股票开户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